以什么名义纪念高考40年——重庆话话重庆第69期 

发布时间:2017-06-11 11:16:56    点击数:885

蜻蜓FM 收听以什么名义纪念高考40年(周未龙门阵)——重庆话话重庆第69期   #重庆话话重庆#微话题

67日,是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日。从1977年恢复高考,转眼40年过去,它悄然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,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。

  40年来,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改革。高考的指挥棒,一直指引教育改革家们试水前行,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,推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。

  中国的快速发展,高考也不再是独木桥,人们也开始以平常心看待高考。如今,高考也变得丰富多彩:不仅可以在国内上大学,还可以用高考成绩申请一些海外的大学;过去“一考定音”的模式在悄悄改变,现在要综合考察学生的素质;自主招生则丰富了高考的形式。

  伴随着高考改革的前行,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,而唯一不变的,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孜孜以求的大学梦。

  40年来,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。在这40年间,改革的步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。

  2017年被称为“新高考元年”,新高考改革方案在上海、浙江两省市全面落地实施。从1977年到2017年,高考的科目设置、考试内容、次数、招生体制和方式等,都在不断地进行变革。

 考试科目

  多次进行改革或试点

  历年高考中,针对考试科目的改革次数最多。

  1977年,分为文史和理工两类,文科考政治、语文、数学、史地(历史和地理),理科考政治、语文、数学、理化(物理和化学),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。

  1981年,高考科目变为文科6门(政治、语文、数学、历史、地理、外语),理科7门(政治、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外语)。

  1991年,湖南、海南、云南在高中会考的基础上进行了高考改革实验,将高考分科变为文史、理工、医农、地矿四类,每类只考4门。文史考语文、外语、历史和政治,理工考语文、数学、外语和物理,医农考数学、外语、生物、化学,地矿考语文、数学、外语和地理。考生根据报考的专业参加有关科目的四门考试,但不得兼报两组。

  1994年,国家教委(19983月更名为教育部)在高中会考基础上,推出了“高考3+2”科目改革,即文科考“语数外+历史、政治”,理科考“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”。

  1997年,高考科目组开始试行“3+X”方案,并于1999年在广东率先试行。“3”是指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为必考科目;“X”指由高校从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。

  2000年,吉林、山西、江苏、浙江施行“3+X”方案。2001年这一方案扩展到18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。2002年,全国全面推行。

  改革之初,“X”有多种选择,但在实施中,大多数省份选择了“3+文科综合/理科综合”的模式。

  高考招生

  2001年开始自招试点

  40年来,高考的招生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  1984年,我国进行保送生试点改革。1985年,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师范大学等相关高校扩大试点。当年,保送生制度主要针对部分有特殊才能或特别优秀的学生,通过推荐、选拔和考察,免予参加高考,直接录取。

  近年来,保送政策连年收紧,高考保送经历了多次“瘦身”。2017年,教育部下发通知,要求从2020年起,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。

  近几年,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风生水起。2001年,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“自主招生”的试点。2003年,教育部在北大、清华、北师大等22所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,要求各高校进行自主考试与面试,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,成绩达到与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,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%2004年自主招生高校扩大到28所,2005年扩大到42所,2006年扩大到53所。

  2010年,清华和北大各自联合其他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,初步形成了“华约”、“北约”。2011年,“两大阵营”自主招生考试同时扩军。同时,同济大学、天津大学牵头成立的“卓越”联盟,也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联考,三足鼎立局面形成。

  2015年起,教育部的规定,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、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。不得采用联考方式,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。

  高考命题

  从自主命题到全国一张卷

  1981年至1985年,国家教委开始在广东进行标准化考试试验,并于1989年发布了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规划》。标准化考试,是指根据统一、规范的标准,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目的、命题、施测、评分、计分、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,从而严格控制了误差的考试。

  1985年,同时进行了分省命题的尝试。上海市率先试行自主命题,2002年北京市也获得了语文、数学和外语的单独命题权。2004年,分省自主命题范围扩大,天津、广东、重庆、浙江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辽宁9个省市开始分省命题探索。

  2014年,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公布后,恢复“全国一张卷”成为改革大趋势。

  2014年,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,15个实行统一命题;2015年,江西、辽宁、山东加入高考统一命题,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。2016年,使用统一命题试卷的省市增至26个。

  2000年,北京、安徽进行春季招生改革。2001年,教育部出台新政策,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,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。

此外,录取方式也在改革。2002年,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,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%2004年,全国共有15个省区市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。

  相比40年前的高考,今天的高考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。但高考应该朝着变成评价考试的方向努力,教育要回归到关注人本身,促进每个个体的完善,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考。

  也就是说,不能用单一的分数选拔来评价学生,高考应该变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考试评价,要从指挥棒功能变成服务的功能。

  纪念,是为回忆、缅怀,更是为检视、反思和鞭策。那么,到底应以什么名义来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?答案就是要以改革的名义,让高考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,推动素质教育,释放人才价值。

  197710月,恢复高考的消息,犹如一阵春风,传遍大江南北,激荡亿万人心。恢复高考,比改革开放的时间,还要早一年。这说明,高考是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的一次预演,为改革开放起到试点探路和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。

  40年前,恢复高考,是国家作出的理性选择,让人才选拔走出“推荐模式”。从此,一代人不用再面对“学好数理化,不如有个好爸爸”的苦痛,在经历一段“漫卷诗书喜欲狂”的时光之后,激情澎湃地走进考场这个人生战场,最终完成用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历程。

  导演张艺谋说:“没高考,没现在”;导演顾长卫说:“那就像一道光”;作家刘震云说:“不是高考,可能还在搬砖。”恢复高考,改变了一代人。这种改变,就是教育公平的力量。考分面前,人人平等,这种起点公平,从此成为一种普遍信念,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蔓延,进而辐射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。

  弹指一挥间,从人们为之欢呼的40年开闸,到即将开启的2017年高考大幕,中国高考走过万水千山,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,已经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。可以肯定,40年高考,对人才发现、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,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,中国高考凝聚的价值,也得到了普遍认同。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,就是要铭记高考给国家带来的巨大贡献。

  任何事业的成功,都离不开人才。改革需要人才,人才需要高考,高考需要改革,纪念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,就是要通过固化这个闭环的深刻内涵,来让人们认识到高考改革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价值指向,以及对于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。

  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的关系,也反证出,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,做好高考改革这一时代命题,对于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重要意义。

  事实上,现在人们对高考的期待,也在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提升。毕竟,公平从来不是绝对的,要最大程度体现公平,高考就需要在教育价值导向、招生录取公正等诸多方面,提供这个时代更需要的价值贡献。而这一切,正是今天高考改革需要面对的问题。

 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,绝不是要耽溺于岁月情怀的抒发,而是要去感受当年敢于打破利益格局的勇气,体会恢复高考集聚的改革力量,来为今天的高考改革寻找到更大的动力。20149月,国务院印发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,目的就是坚持问题导向,坚守公平原则,着眼素质教育,调整人才结构,从而让高考最大程度释放人才价值,对社会变革发挥更大促进作用。这本身也就是在体现高考改革的先导性、前瞻性。

以改革的名义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,让我们谨记,惟有改革才能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,捍卫社会公平正义,最大程度维护人的尊严,实现人才价值。

蜻蜓FM 收听以什么名义纪念高考40年(周未龙门阵)——重庆话话重庆第69期   #重庆话话重庆#微话题

上一篇: 重庆话话重庆第68期——重庆笑话 重庆言子
下一篇: 重庆直辖20年 这些重庆记忆你记得多少——第70期
[返回所有新闻信息]

渝ICP备05014006号 可信任网站

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252号

 
重庆:89120464 成都:180-113-114-12 QQ号及手机:131-0898-4694
六八互联 重庆68互联网络服务中心 渝ICP备05014006号
68互联® © 梦想接入现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5-2020 www.68h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腾讯兔小巢
www.68hL.com
以下js为测试信息